中国载人航天工程30年 致敬默默坚守的“飞天铸梦人”

2022-09-21 13:32:09 | 来源:央视军事 | 参与: 0

来源:央视军事

1992年9月21日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上马

发射场定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如今,“三十而立”

奔赴星辰大海步伐矫健

而一次次问天探索的背后

也有着不为人知的惊险

是一群默默坚守的航天人

“较真”细节,排除风险

他们常说

“办法总比困难多”

\

“神十四”垂直转运时间

曾因天气变化推迟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地处巴丹吉林大漠边缘

受周边地形影响

风速风力都会增大

直接影响航天发射任务

杨静俭

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气象室主任

参加了从神舟四号到神舟十四号

以及百余次航天发射气象保障工作

\

2022年5月27日上午

神舟十四号准备就绪,静待转运

杨静俭却突然发现

天气形势发生剧烈变化

他基于多年经验评估

斩钉截铁地告诉大家

天气不具备转运条件

“垂直转运过程中

火箭和飞船是‘头重脚轻’的状态

一旦风速过大

就会对箭体产生结构上的损害

甚至造成倾覆的灾难性后果”

\

因为风的因素

转运调整至5月29日

当天凌晨

杨静俭再一次查看转运前天气

“29日上午的天气也不是风平浪静

我们判定8点以后具备条件

9点以后更稳妥”

\

转运现场

船箭组合体一出厂房

杨静俭的心就跟着揪了起来

时刻关注风速风向

直到成功转运

才如释重负

突发推进剂泄漏

他毫不犹豫冲进去

刘华兵

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测发部门高级技师

1994年

20岁的他来到这里

从事火箭推进剂加注工作

至今已参加了神舟一号至神舟十四号

载人航天发射任务

\

推进剂是火箭的“血液”

但对于人体来说却很危险

刘华兵说

推进剂四氧化二氮在工作时冒的烟

如果手和脸被不小心熏到了

都会掉一层皮

一次次操作,一次次积累经验

他从战战兢兢的小伙儿

成长为能冷静处置的老师傅

\

2016年9月15日

天宫二号发射在即

刚完成加注工作的刘华兵和同事

正准备撤收设备

突发推进剂泄漏

氧化剂库房周围全是浓烟

发射塔架也笼罩在一层黄烟之中

此时已经加注完成的火箭

就有几百吨燃料

燃料一旦发生接触

发射场将是一片火海

\

浓烟挡住了视线

情急之下

刘华兵和同事只穿戴简单的过滤式面具

忍受着呼吸道火辣辣的灼伤感

朝着燃料浓度最高的地方

摸着寻找泄漏点

终于查清了设备泄漏的原因

作为主操作手的刘华兵

一直坚持到故障处理完毕

晚上就住进了医院

正在加载

精彩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