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等科学家实现超导多量子比特纠缠逼近海森堡极限

2022-04-30 13:50:52 | 来源:观察者网 | 参与: 0

来源:观察者网

据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网站27日消息,近年来,超导量子计算发展迅速,量子算法的实现以及量子模拟多体系统的性质引起关注。

\

据资料显示,海森堡极限(Heisenberg limit)由由量子力学创始人之一、德国物理学家沃纳·卡尔·海森堡(Werner Karl Heisenberg)在1927年提出,指测量精度可以随测量中使用的能量成比例的最佳速率,是量子力学中的测不准原理,也可称为不确定性原理(Uncertainty principle)。

利用超导量子比特实现多粒子纠缠,可展示系统同时控制多个量子比特的能力,并且量子纠缠作为一种量子计算有用的资源,其方便制备会降低量子算法的实现难度,但是对于利用量子纠缠突破经典方法测量精度的标准量子极限,并进一步逼近海森堡极限的探索较少,该方向即为量子计量学的内容。

量子计量学有广阔应用前景,其目的是利用纠缠态实现突破经典技术的精度极限,以期实现对某些物理量超高精度的测量。众所周知,直接用卡尺测量一张纸的厚度有一定难度,但是测量一叠纸的厚度除以纸张层数则得到一张纸的厚度较容易,量子计量学即基于这种朴素的思想。

\

图2. 器件中19个量子比特位置,其相互耦合强度信息,以及测量线性和非线性压缩系数,量子费舍尔信息时的实验操作步骤

例如,考虑测量光量子比特的相位信息,如果这些光子是互相独立的,根据统计的中心极限定理,则多次测量的精度只能达到散粒噪声极限,也称为标准量子极限,但如果把这些光子全部纠缠起来形成特殊的多粒子纠缠态,其相位信息则被放大,如同多层纸张叠起来一样,这时再测量相位信息即可突破标准量子极限,并可以接近受制于量子力学测不准原理限制的精度最终极限,一般称之为海森堡极限,这种性质可以称为量子计量学优势。

\

图3.10个超导量子比特纠缠态的线性和非线性压缩系数,以及量子费舍尔信息的测量结果对比,量子比特在不同时间点的分布

对海森堡极限的逼近程度和实现探测的多粒子态的纠缠程度相关,但是多粒子纠缠大小的度量较复杂,并依赖于人们所关注的具体应用,量子计量学优势可以用量子费舍尔信息度量,也和纠缠大小直接相关。尽管高斯型压缩态的纠缠与量子计量学优势可以用线性压缩系数刻画,但是对于过压缩区域的非高斯纠缠态,线性压缩系数无法判断是否存在多体纠缠。近年来,可以将压缩系数从原始概念的线性推广为非线性压缩系数,能较好地刻画非高斯态的纠缠度,并和量子计量学优势直接相关,但受制于多量子比特单发测量的实验难度,非线性压缩系数的测量并没有在各种多粒子纠缠体系中实现。

正在加载

精彩阅读

热点排行
  • 日排行
  • 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