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爆乌克兰危机后,美国这只“离岸平衡手”又开始如法炮制“印太版北约”!

2022-03-18 10:23:31 | 来源:朝阳少侠 | 参与: 0 | 作者:行走江湖的大鱼

来源:朝阳少侠

美国一再拱火酿成乌克兰危机,坐视无情的战火烧到别人家门口,在精心布下的天罗地网中让两个斯拉夫兄弟自相残杀,让欧洲冷战后30年孜孜以求的安全框架瞬间坍塌,以穷凶极恶的制裁向世界输出多重危机,而自己却坐收渔利,实现“弱俄”、“困欧”,顺便让军工复合体赚得盆满钵满。

\

▲ 美国军工复合体因战争赚得盆满钵满,而欧洲却为此付出巨大代价。 (漫画 | 刘蕊)

现在,无论怎样利用话语霸权将全部脏水泼到俄罗斯和普京身上(顺带捎上中国),美国终将作为这场地缘政治悲剧的始作俑者而受到世人良知的审判。

历史的悲剧往往在于历史悲剧的重演。美国这一招“离岸平衡”的运作,见证了多少治乱兴衰、霸权更替,却仍作为霸权自我维护的罪恶工具,在大国政治博弈中写下又一个血淋淋的例证。

\

离岸平衡,也被称为“离岸平衡手”,是一种守成大国使用地区大国来遏制潜在大国崛起的战略。

进攻性现实主义代表人物米尔斯海默在《大国政治的悲剧》中这样定义:“这些远处的霸权通常喜欢让地区大国来制衡热衷于追逐霸权的国家,它们则坐山观虎斗。但有时这种推卸责任的策略并不可行,遥远的霸权国家不得不插手以平衡崛起中的国家。”

请注意,这里指明了离岸平衡国家寻求的高案是将责任委托给该地区大国,低案是仅在威胁太大而该地区其他大国无法应对的情况下才进行干预。目前美国在乌克兰危机中的角色就是在按着高案的剧本走。

简单说,隔岸观火、借刀杀人、分而治之这些词有助于理解“离岸平衡”概念。对其追根溯源,不能不提“大英帝国”对欧战略,即“大陆均势政策”。

\

▲ 荷兰漫画家雷梅克斯1915年绘制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景象。英国在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奉行大陆均势政策,大搞离岸平衡,任凭欧洲大陆各国你争我夺。

孤悬欧洲大陆之外的“大英帝国”,始终担心欧洲大陆上出现一个强大的国家一统欧洲,把自己边缘化甚至吞并,因此不断对欧洲搞离岸平衡。

用丘吉尔的话说就是“英国四百年来的对外政策,就是反对大陆上出现最大、最富于侵略性和最霸道的国家”。用上世纪80年代英国政治喜剧《是,大臣》中的一段经典台词说就是,“英国的外交目标500年来没有变过:创造一个分裂的欧洲。因此,我们联荷兰制西班牙,联德国制法国,联法国和意大利制德国,联法国制德国和意大利。分而治之一贯效果很好……”。

\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英的地缘政治地位发生根本性转换。美国不仅承接了英国的霸权地位,也接手了新的离岸平衡玩家角色,并且新棋局的范围大大拓展,毕竟30英里宽的英吉利海峡,显然无法与3000英里宽的大西洋甚或一万英里宽的太平洋相提并论。

于是我们看到,二战期间的盟友关系在战后迅速发生变化与重组,铁幕很快降临。彼时苏联崛起,英法虚弱,为防止苏联主导欧亚大陆而无国家与之抗衡,美国走上前台,历史上第一次于和平时期在欧洲维持大量驻军,欧洲国家由于自身的虚弱,也乐见美国的保护。

值得玩味的是,冷战序幕拉开,似乎也遵循从英到美的承接顺序。1946年3月,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了著名的铁幕演说,“美国此刻正高踞于世界权力的顶峰。对美国民主来说,这是一个庄严的时刻。……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次年,杜鲁门总统进一步发展了丘吉尔的“冷战理论”,提出“杜鲁门主义”,冷战正式开始。

\

▲ 1946年3月5日,时任英国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城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铁幕演说,拉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

值得注意的是,同以往霸权国家相比,美国挟两洋之地利,借“民主自由”之幌子,玩起这套离岸平衡更是风生水起,得心应手,并将这一套推广到全世界,主要方向有三个:欧洲、中东与亚太。

\

▲ 自诩“民主灯塔”的美国借民主之名行干涉、侵犯之实,成为世界麻烦的制造者。(漫画 | 宋晨)

正在加载

精彩阅读

热点排行
  • 日排行
  • 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