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冬奥故事从语言开始,却不止于语言

2022-02-17 16:33:12 |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 参与: 0 | 作者:许子威 赵婷婷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作者:许子威 赵婷婷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许子威 赵婷婷

“我不只是一个‘事无巨细的翻译’,还是‘传递文化的桥梁’。”北京冬奥会赛程过半,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的翟姊祺对正在进行的志愿服务发出这样的感叹。

翟姊祺是延庆冬奥村的一名NCS(国家/地区奥委会服务)领域的志愿者,主要负责印度代表团的抵离、接待、住宿、交通、卫生等各个方面。上岗之初,她和其他志愿者们经历了多次实地踏勘、熟悉场地和工作培训。“我们努力通过自己的小小力量向世界展现中国名片。”翟姊祺说。

除了帮助印度代表团外,翟姊祺在闲暇之余也喜欢去给其他需要帮助的人“搭把手”。大年初一那天,她为了帮助阿尔巴尼亚团团长解决住宿问题,加班到晚上十点。后来,阿尔巴尼亚团团长将两个自己国家的徽章放到她手中说:“You have the best English.You deserve two.”(你的英语很棒,你值得这两枚徽章)。在翟姊祺看来,这段奇妙的冬奥之旅,让她见证很多中外温暖的友谊。

\

据统计,首都高校有1.4万名师生作为赛会志愿者,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各国运动员、教练员等人士提供保障服务。其中,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志愿者有898名。每一位志愿者就像一片片小雪花,带着中国故事飘向冬奥。

王一诺是北外法语学院学生,作为语言类志愿者帮助海地代表团解决冬奥期间的各种问题——联系媒体、接受采访时的翻译,来华审批手续的申请,以及生活上的琐事处理等等。由于海地代表团是第一次参加冬奥会,他们遇到的问题和需求是多方面的,王一诺的工作内容也涉及代表团比赛的全流程。随着一切步入正轨,工作变得越来越得心应手,王一诺和代表团的关系也更加紧密。

“海地代表团团长曾说我就是他们的一员,是他们的家人。”提到这句话时,王一诺觉得非常自豪。作为欢迎礼物,她送给了海地滑雪联合会总教练一条写有101种语言“你好”的多语种围巾。

海地代表团的成员们对中国文化则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工作之余,他们跟王一诺学说中文,现在已经会说“你好”“谢谢”“新春快乐”等词汇。

志愿者们和服务对象的故事,起始于语言,却又不止于语言。北外亚洲学院的周笑同是一名OFA志愿者,她的冬奥志愿服务任务是陪同美国奥组委主席苏珊女士完成一天的行程。为了减少差错,周笑同把行程画成流线图一遍遍熟悉,设想每个可能出现的细节问题。为了避免苏珊女士听不懂中文而感到困惑,周笑同会在与司机、其他志愿者沟通后立刻向她解释刚才的谈话内容。“两个不同国度不同年龄的人,借着奥林匹克的桥,跨过差异、拥抱共鸣,这是奥运的魅力,更是文化的魅力。”周笑同说。

\

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多语言呼叫中心,还有一群特殊的志愿者们,他们坚守在语言服务大后方,随时等待电话呼入,帮助遇到困难或者紧急情况的外籍人士解决语言难题。他们和服务对象未曾谋面,一根小小的电话线,却把他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这群“外语翻译官”们,是来自北外的96名师生志愿者。

\

正在加载

精彩阅读

热点排行
  • 日排行
  • 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