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瞬间中的军人表情:自信、从容!

2022-02-17 14:27:42 |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 参与: 0 | 作者:孙伟帅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孙伟帅

永恒瞬间中的军人表情

■解放军报记者 孙伟帅

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一名中国军人凝视五星红旗激动落泪的照片,成为这场体育盛事中令人印象深刻的“中国表情”。

有人曾问,一个国家的形象靠什么来传递?有网友回答:面孔。

其实,这个答案可以更加精准,那就是:表情。

在国际舞台上,许多经典镜头定格着中国军人越来越自信、从容的表情。

将这些表情一一收录梳理,我们会看到中国军人的选择与奋斗,看到中国军队的转型与重塑。这些表情,构成了新时代强军故事生动的存照。

2022年,我们将迎来人民军队95岁生日。站在历史的坐标系上,凝视那些永恒瞬间中的中国军人表情,我们不仅能感受到一个时代的脉动,还能聆听到追梦的足音。

关键词 自 信

“我已出舱,感觉良好”

\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出征仪式上敬礼。资料图片

“我已出舱,感觉良好!”

“我一会儿出舱,感觉良好!”

“我下次出舱,感觉良好!”

这是2021年11月7日晚间,从距离地球400公里外的中国空间站传回的对话。很快,神舟十三号“太空出差三人组”的这三句话冲上了热搜,成为那两天全国人民的快乐源泉。网友们纷纷跟帖:我们看你们出舱,感觉良好!

紧接着,11月8日1时16分,航天员翟志刚和王亚平安全返回天和核心舱。在“家”等待的叶光富张开双臂说道:“来吧,接受03的拥抱!”3位航天员紧紧相拥,“家”中一片欢声笑语。

在这不经意的默契配合与幽默对话里,我们看到了中国军人从骨子里透出来的自信从容。要知道,在那样的危险环境里工作,还敢抖一个“宇宙级包袱”,需要强大的实力,更需要强大的自信。

18年前,太空迎来了首个中国面孔。航天员杨利伟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出发,走出了中国人迈向星辰大海征途的第一步。从那一刻起,中国航天员成为太空的常客。

面对爱人,一个拥抱可以胜过千言万语。面对祖国,什么样的动作能表达心中千言万语?中国航天员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军礼!

“行军礼”,在航天员《飞行手册》数以万计的飞行程序里,找不到这3个字。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天时,火箭点火瞬间,首次行了一个军礼。此后,这个“自选动作”成为中国航天员约定俗成的“传统礼仪”。

看着航天员行军礼,人们会想起航天员刘旺那句话:“我不仅是航天员,更是一名军人、一名共产党员。”

看着航天员行军礼,人们会想起航天员刘洋那句话:“军礼,代表着我们对祖国和人民无声的誓言和崇高的承诺。”

太空见证中国军礼、见证中国自信。中国航天员一个又一个自信的表情,令国人一次次热血沸腾——

杨利伟手持五星红旗和联合国旗,用中英双语向祖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问好;翟志刚迈出中国人的太空行走第一步;首位女航天员刘洋热情招手,送来“来自星星的问候”;刘旺精准地“太空打靶”;王亚平泰然自若地太空授课……

在刚刚过去的农历春节,神舟十三号3位航天员在太空给祖国人民送来了新春祝福。在视频里我们看到,天和核心舱内,贴着福字、挂着春联,喜悦与自信洋溢在航天员们的脸上。

全国两会“代表委员通道”和党的十九大“党代表通道”,吸引着来自世界的目光。航天员杨利伟、王亚平都曾站在红地毯上,自信地回答来自中外记者的提问。

其实,不仅仅是航天员们,站在“通道”上的每一位中国军人——重伤419天后成功着舰的舰载机飞行员曹先建、“八一勋章”获得者韦昌进、战胜癌症重返蓝天的女飞行员刘文力……他们脸上写满的自信,映射着整个中华民族的自信。

关键词 无 畏

“需要的时候,以命换命都在所不惜”

时光的指针,倒回两年前的春节。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冲锋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按下了“加速键”。

隔着手机屏幕,一组军队医护人员“对比照”,让人动容。

照片的主人公名叫刘丽,是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肝胆科主管护师。除夕夜,刘丽随医疗队登上了去武汉的飞机。

出发前,医院为奔赴抗疫一线的医疗队队员们打了一针胸腺肽,用于提高免疫力。刘丽拉着袖子、别过头不去看扎针的场景,被记者拍摄下来。照片传到了网上,网友们纷纷送来暖心的鼓励。

仅仅一周后,刘丽的照片又一次出现在网上。这一回,因为长时间佩戴口罩,刘丽的脸已被勒出深深的印痕。网友们称赞:这是最美的脸,军医脸上的印痕有多深,对人民的爱就有多深!

今天,当我们再次凝视刘丽那张带有勒痕又显疲惫的脸庞,我们还看到了另一种更加强烈的表情,那就是:无畏,人民子弟兵的无畏。

在那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来自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联勤保障部队、武警部队等多个医疗单位,共有3000多人成为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陆续奔赴武汉。他们与驻地在武汉的中部战区总医院医护人员一起,汇成了抗击疫情的钢铁洪流。

毛青、宋彩萍、张西京、陈静、李文放、宋立强……这些当年曾参加过抗击非典和埃博拉、阻击过禽流感,具有丰富抗疫经验的老兵,再一次挺身而出。

还有一大批参加过汶川、玉树地震应急医学救援的中坚力量站了出来,一大批刚刚转为非现役文职的医护人员站了出来,一大批“90后”“95后”站了出来……一张张坚定执着的面孔,生动诠释了什么是无畏。

“疫情面前,中国人民解放军誓死不退!”除夕夜出征时,一名军医的铿锵话语夹杂着运输机的轰鸣声迅速传遍大江南北。人们看不到口罩下这位军医的容貌,却记住了他无畏的眼神。

每逢有重症患者需要紧急施救,军队医护人员总是毫不犹豫地迎上去。护士马晓丽说:“一进‘红区’,哪有时间考虑怕不怕?腿不停地跑,手不停地干,脑子不停地转。只有一个念头:抢救生命。”护士马晓丽和战友们在抢救病患间隙的这句话,打动了许许多多人。人们因此记住了在病房里奔跑的他们,也记住了他们无畏的身影。

正在加载

精彩阅读

热点排行
  • 日排行
  • 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