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调转话锋的背后 是中国“动态清零”策略的现实成就

2022-02-17 09:46:09 | 来源:中国青年报 | 参与: 0 | 作者:马子倩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马子倩

\

彭博新闻社网站2月9日发表题为《为何全世界需要中国的“清零政策”》的文章,称中国的“动态清零”策略令全世界受益。 网站截图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两年多来,各国围绕抗疫策略和治理体制的明争暗斗此起彼伏,一度出现令人啼笑皆非的景象——拥有世界上最先进医疗技术和资源却沦为“第一抗疫失败国”的美国,多次表示要向全球抗疫成效最好的国家之一中国“推荐一些他们认为合理的方案”。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美方并没有公开他们的所谓“合理方案”具体是什么。彭博社在今年1月底的相关报道中,仅援引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普赖斯的话宣称,美方提出的方案“既符合防疫需要,又符合外交惯例”。消息一出,即有评论认为,这是甩锅推责戏码的重演,美国试图借污蔑中国摆脱其抗疫不力的窘境。

2021年11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报(英文)》发表了一项研究成果,北京大学团队评估美国等国家的疫情数据后认为,如果中国采用美国那样的防疫策略,每日新增病例数将超过63万例,这将对中国医疗体系造成毁灭性冲击,在国内造成巨大灾难。

“我们希望美方尊重事实,遵守中方防疫政策。”作为回应,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曾经指出,中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中方有关“动态清零”的政策和防疫规定,基于科学和专家意见,符合中国实际,也符合世界卫生组织的指导原则。

美国彭博社一度运用掩耳盗铃式的指标腾挪术,在其每月发布的“全球抗疫排名”榜单中,将美国塑造成“抗疫榜样”。今年2月初,这家号称“全球最大的财经资讯公司”却话锋一转,发表题为《为何全世界需要中国的“清零政策”》的文章,称赞中国的“动态清零”防疫策略令全世界受益。

“动态清零”,是在经历疫情早期大流行后,中国继续坚持围堵策略进而形成的现阶段疫情防控总方针。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从专业和科学角度解释过“动态清零”的内涵,包括怎么及时主动发现传染源;一旦发现有病例出现,就要快速采取公共卫生和社会干预措施;同时运用中西医结合等方法有效救治。

一些西方媒体曾对“清零”二字作片面解读,通过炒作“中国防疫政策不可持续”“威胁供应链稳定”等论调,为其国家经济复苏乏力转移矛盾。

更令人诧异的是,美国政治风险咨询公司欧亚集团一度在其“2022年世界十大风险”预测报告中,将“中国清零防疫策略可能失败”列为“十大风险之首”。这份报告声称,“高传染性的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的出现,可能导致新冠肺炎疫情‘流感化’”,严格的防疫政策反而可能导致免疫水平较低。就在欧亚集团这份报告出炉的当天,美国单日新增新冠确诊病例突破百万。

彭博社记者詹姆斯·梅杰在《为何全世界需要中国的“清零政策”》报道中,有理有据地“驳斥”了西方对中国“动态清零”政策的指责。在全球健康话题方面,报道说,“如果中国放弃‘清零’政策,让新冠病毒在一定程度上不受限制地在14亿人口中传播,给人类和经济带来的损失会远远高于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当前面临的风险”。在经济复苏路径方面,报道承认,“中国经历了疫情的多次暴发,但都在政府的管控下得到遏制。虽然限制措施导致了一些港口和工厂的暂时关闭,但中国的各行各业迄今为止几乎毫发无损地渡过了疫情”。梅杰认为,“正如过去两年所表明的,暂时性封闭并不意味着制造商和出口商停工,也不意味着商品无法装船”,“如果消费者和企业想继续购买中国制造的商品,而不必忍受供应短缺和价格的进一步上涨,就应该希望中国能继续奉行新冠‘清零’政策”。

与中国2021年8.1%GDP增速和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形成鲜明对比,美国正遭遇近40年以来的通胀新高。美国国会下属的美国政府问责局在近日发布的一份报告中,专门在附录中开辟出一个章节,描述美国现阶段国际贸易困局的加深和供应链的混乱,并点名批评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时的“持续性”能力缺陷,认为美国并没有展现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领导力和协调力。近240页的报告唯一一次提及中国,是援引联合国的报告,显示疫情背景下的中国仍保持着生产和出口能力。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田玉龙指出,中国疫情防控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才能在全球率先复工复产,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安全才得到了保障。目前国内疫情出现了多点散发的情况,但这些影响都是短期的,而且是有限范围的,对宏观产业链没有产生大的影响。

梁万年曾着重强调,“动态清零”不是追求“零感染”,而是追求尽快把疫情扑灭;“动态清零”的总方针是追求最大限度地统筹社会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关键是要将全国作为一个整体,算大的经济账、大的社会账、大的民生账,甚至是大的政治账”。

事实上,逐步承认中国抗疫成绩的,不止彭博社一家美国媒体。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的突袭,迫使很多鼓吹“与病毒共存”的国家重新思考,什么样的政策才能够带领全球走出疫情困境。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谈到中国应对奥密克戎疫情时,措辞是这样的:“中国的回应,或者说是没有回应,并不令人感到意外”。《时代》周刊网站更是直接打出标题:“全球抓紧控制奥密克戎,是不是证明中国新冠清零方法更好?”文章的第一句说,“奥密克戎变种出现后,各国本周都在争先恐后地实施边境和旅行限制。而在中国,一切照旧”。

对于曾经的“抗疫优等生”、如今被迫放弃“清零政策”试图“与病毒共存”的新西兰,《华尔街日报》的报道角度是:新西兰舆论仍对“与病毒共存”策略存有疑虑,政府背景的建模团队已对重新开放的后果提出异议。

曾公开支持新冠“清零策略”的世卫组织卫生紧急项目执行主任迈克尔·瑞安认为,一些国家疫情传播保持在高位,这些国家从未真正遏制疫情,而是侧重于减缓病毒传播。各国应从本国实际情况出发选择科学策略,不能对不同国家的抗疫策略进行简单化比较。

正在加载

精彩阅读

热点排行
  • 日排行
  • 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