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奥”之城为奥运遗产工作贡献新方案

2022-02-12 16:45:03 | 来源:科技日报 | 参与: 0 | 作者:何亮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何亮

科技日报记者 何亮

2月11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案例报告(2022)》(以下简称《报告》)中文版和国际版正式发布。

《报告》指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以下简称“北京冬奥会”)是《奥林匹克2020议程》颁布之后第一届从筹办之初就全面规划管理奥运遗产的奥运会。近七年的筹办历程中,北京冬奥组委始终秉持“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制定实施《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战略计划》,在体育、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城市和区域发展等7大领域创造形成了丰厚的冬奥遗产,使广大人民群众长期受益,带动城市和区域协同发展,引领社会文明进步。

在同日举行的国际奥委会、北京冬奥组委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国际奥委会企业和可持续发展总监玛丽·萨鲁瓦表示,北京已经创造了历史,它是第一个双奥之城。2008年北京奥运会已为北京留下了丰厚的奥运遗产,2022年北京冬奥会不仅继承和利用了北京夏奥会的奥运遗产,还开创性地创造出“双奥”遗产,在有形的基础设施和无形的精神文化上为遗产工作提供了新方案。

带动工业遗产复兴和主办城市发展

延续和利用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遗产成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一大亮点。

坐落在首钢工业园区的首钢滑雪大跳台“雪飞天”,是冬奥历史上第一座与工业遗产再利用直接结合的竞赛场馆。北京冬奥组委新闻发言人赵卫东曾介绍,“它利用首都钢铁公司的冷却塔等工业资源进行了升级改造,是世界上首座永久性保留和使用的滑雪大跳台。”

“北京冬奥组委的办公区就在首钢园,而且距离首钢大跳台很近。”赵卫东介绍,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也到首钢园区考察过,他多次把首钢园区作为北京冬奥组委践行可持续发展、节俭办奥的成果,称之为“让人惊艳”的城市规划和新范例。

除了带动工业遗产的复兴,北京2022年冬奥会还为主办城市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北京冬奥组委规划建设部部长刘玉民在发布会上表示,随着京礼高速、京张高铁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张家口赛区的年均滑雪人数由申办冬奥前的每年20万人提升到现在的200万人。“这些场馆设施的建设为将来开展群众性冬季体育活动和举办国际性赛事提供了很好的场所。”刘玉民说。

“带动三亿人上冰雪”由愿景变为现实

“北京冬奥会最大的遗产成果,就是实现了‘带动3亿人上冰雪’的目标。”刘玉民在新闻发布会上说。

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报告显示,自冬奥会申办成功至2021年10月,中国居民参与过冰雪运动的人数为3.46亿人,冰雪运动参与率为24.56%。刘玉民表示,实现“三亿人上冰雪”将深刻改变着世界冬季运动格局,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留下宝贵遗产。

北京冬奥会的筹办和举办,不仅契合“更团结”的最新奥林匹克格言,更加契合带动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尽力、共同享有”的理念。北京冬奥组委总体策划部部长李森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为了推动北京冬奥会遗产的永续利用,北京冬奥会所有场馆在建设之初就充分考虑了赛时与赛后遗产的双重使用并制定了相应的规划。

记者了解到,为了赛后向更多公众开放,在延庆赛区,国家雪车雪橇中心“雪游龙”的设计团队专门在距离赛道结束的三分之一处,预留大众体验出发口,为普通群众前来体验雪车雪橇运动提供便利。此外,高山滑雪中心“雪飞燕”的设计团队还在高山滑雪场建设大量技术道路与回村雪道,赛后都可作为大众雪道提供给滑雪爱好者使用。

《报告》提到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年初,全国已有654块标准冰场和803个室内外各类滑雪场,“全国大众冰雪季”已连续举办7届,直接参与和间接影响的人数规模近亿人次。

正在加载

精彩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