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抛出“新剧本”:俄方在乌搞破坏,为开战找借口

2022-01-16 08:54:23 | 来源: | 参与: 0 | 作者:刘程辉 王慧

不过在对俄持续施压之际,美国国务卿布林肯15日表示,美国和北约愿意与俄罗斯展开进一步对话。

“很高兴能与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在本周北约-俄罗斯理事会会议后会谈。”布林肯在推特上说,“美国和北约团结一致,我们愿意与俄罗斯展开进一步的相互对话。”

不过在李海东看来,这种平等对话的表态,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政治姿态。

\

去年4月8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中)在顿巴斯地区乌政府军阵地视察。(新华社发,乌克兰总统办公室供图)

至于拉夫罗夫提到的西方的“傲慢和自大”,李海东认为,美国和北约的自信来自于他们过去取得的所谓“成功”:第一,过去北约的五轮东扩都完成了,现在瑞典等传统中立国正被北约和美国认为是试图申请加入北约,这对俄罗斯来说很被动;第二,美国和北约在五轮东扩中积累了比较多的观察、理解和应对俄罗斯行为的所谓经验。

“俄罗斯当然希望平等对话,但平等对话的前提是:一,负责任,二,相互关照彼此真正的担忧。但现在看起来,这两者都不具备,美国和北约都不负责任,都本着我想干嘛就干嘛,想东扩就东扩,想部署军备就部署的心态,俄罗斯可以表达意见,但最终的决定与俄无关。”

李海东表示,这种表态对美国和北约拉拢欧洲盟国比较管用,他们可以告诉欧洲盟友,我们可以和俄罗斯平等地谈,但是不能跟俄罗斯共同做决定。意思就是说,语言上可以将俄罗斯放到一个平等的位置,而行动上则是无情地排挤俄罗斯。这说明美国和北约会优先重视北约内一些小国的声音,而俄罗斯的诉求,嘴巴上可以说予以重视,但实际行动中则给与漠视。在美国和北约眼中,俄罗斯甚至连一个欧洲小国的分量和声音都不如。所以,实质上,美国和北约对俄罗斯本着一种“实力优先”的态度,无视俄罗斯真正的利益和关注,强行推进自己的决定。

俄罗斯虽然军事力量很强,但是过去30年在欧洲安全问题上,他们和美国、北约较量过程中留下来的是一系列的伤痛。“所以普京现在面临的问题比较棘手,俄罗斯的任何反应都可以说是合理的。”

普京会受邀参与美俄乌元首会谈吗?

实际上除了美国方面,出于旋涡中心的乌克兰近期也表达了会谈的意愿。另据乌克兰国家通讯社(Ukrinform)14日报道,乌克兰总统助理安德烈·耶马克(Andriy Yermak)对媒体透露,泽连斯基已经邀请拜登和普京共同举行三方会谈,讨论乌克兰安全局势。

乌克兰提出邀约的目的何在?又是否能获得俄罗斯同意呢?

李海东指出,泽连斯基这个提议实际上是想提升乌克兰在和美俄互动中间的地位,现在这种氛围下俄罗斯怎么可能配合乌克兰政府来做有利于他们提升外交形象和影响力的事情呢?

从俄罗斯的角度来看,泽连斯基政府应该跟乌克兰东部的顿巴斯力量谈,俄罗斯会愿意提供一些便利条件,作为协调方,体现出它应有的大国地位。

\

布林肯15日发推称,美国和北约准备与俄罗斯开展进一步对话

“俄罗斯是大国,它可以跟美国谈,跟北约谈,跟欧安组织谈,但是让俄罗斯跟乌克兰谈难度比较大,因为如俄罗斯那样做就无异于助推乌克兰的影响力和国际地位。”李海东指出,另一方面,如果俄罗斯跟乌克兰谈,就相当于默认俄罗斯对乌克兰内部问题是负有责任的。美国这么做就是想把俄罗斯拉到乌克兰内部纷争当中去,展示出乌克兰问题就是俄罗斯导致的局面,普京这么聪明老练的政治人物应该不会上美国设定的圈套。

“接下来,我们可以观察俄罗斯怎么应对。”李海东分析,俄方第一种应对方式是拒绝,不参加。第二,就是外交方面灵活处理,但是实际行动和最终结果还是拒绝。比如参与的话,俄罗斯不可能接受美国作为协调方,让乌克兰和俄罗斯作为当事双方那样的方式进行对话,因为那样的话,乌克兰、美国、北约的影响力都增强了,俄罗斯的利益反而会受削弱。所以,俄罗斯要是参与,也一定是和美国平等交流,然后把交流结果告知乌克兰,或者美国和俄罗斯共同协调,一起做乌克兰内部对立各方的工作。俄罗斯外交智慧与战略谋划力和行动力都非常优秀,对此外界不应低估。

“各方都在为最坏的场景做准备”

“现在双方关系不顺畅,谁都搞不清楚对方下一步究竟要做什么,但是也都在为最坏的场景做铺垫和准备。”

李海东说,一旦局势恶化,双方都会将责任推给对方,说最坏的局面不是自己导致的,把锅甩给对方,从而更便于各自拉拢盟友,在国际上获得更多的支持。目前看来,美方、俄方、乌方都在为乌克兰局势失控做着准备,这确实令人担忧。

李海东预测,接下来一旦战端开启,大概率会是乌克兰内战,俄罗斯和美国都会表达自己不是作战一方。但作为外部力量,美俄必然会以各种形式参与,比如提供资金、武器、训练等等。毫无疑问,美国会站在乌克兰政府一边,俄罗斯一定站在顿巴斯一边。接下来,大家除了为最坏的场景做准备之外,更多的是比耐心,看时间站在谁的一边。虽然我们不能排除这场“拉锯战”以战争告终的可能性,但目前来看,各方还是希望以一种更加理性的方式处理分歧,保持谈判大门的开放。

正在加载

精彩阅读

热点排行
  • 日排行
  • 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