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组委:人造雪不会对区域用水安全和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2022-01-13 14:49:04 | 来源:观察者网 | 参与: 0

来源:观察者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1月13日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绿色冬奥和可持续发展工作情况,并答记者问。

会上,亚洲新闻台记者提问:第一,因为天气原因,张家口可能会需要不少人造雪,请问这样的人造雪对于水资源和能源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您对此有何回应?第二,北京冬奥会正在大规模测试或实施很多环保措施,你们采取了哪些措施确保这些绿色环保措施不仅仅只是产生短期效果,而且从长远来看也是可持续的?

\

河北张家口冬奥场馆迎2022年首场降雪,图源:人民网

北京冬奥组委新闻发言人严家蓉:我想先从两个方面来回答关于人造雪的问题。张家口市的领导一会儿还会详细介绍一下张家口方面的情况。你问的第二个关于环境的问题,怎么确保我们采取的可持续措施不是一个短期行为,而是中长远行为,我想两位部长中的一位可能会给你更好的回答。

关于人造雪的问题,首先我想说,从人造雪的具体用水情况来看,北京冬奥会雪上项目比赛主要设在延庆和崇礼山区,这两个地区有比较独特的气候条件,有较多的天然降雪。比如2021年11月,这两个地方都有大范围的降雪,而且降雪量达到了暴雪级,这为减少人工造雪的用水量提供了前提条件。从实际用水量来看,延庆赛区赛时需水量占当地现用水总量的1.6%,占当地水资源量的4‰。张家口赛区赛时需水量占崇礼区用水总量的9.8%,占崇礼区水资源量的2.8%。此外,我们还通过制定赛区供水安全保障、污水处理、节约用水等措施,提升赛区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滑雪场也优先利用收集贮存的天然降水、地表径流等作为人工造雪的水源。我们的人工造雪系统采用了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高效节水设备和智能化造雪系统,能够根据外界环境动态保持最佳造雪效率,有效避免了水资源浪费。总体来看,人工造雪需水量有限,不会对区域用水安全和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另一方面,我想指出的是,人造雪并不完全是我们应对天气的应急手段,它实际上是国际重大赛事保障用雪质量的客观需求。从全球范围雪上项目举办情况看,为了保障比赛用雪质量,国际上的重大赛事基本上都采用人工造雪。因为和自然雪相比,人造雪可以改变粒径、含水量和硬度,这样有利于满足不同比赛场地的需求,而且人造雪比自然雪的性状更稳定,在被压雪、平整、注水之后,更容易整备成状态一致的雪道。从比赛的角度来讲,这样的状态一致的雪道,在一定程度上也意味着更公平。

\

河北省张家口市副市长、冬奥办副主任刘海峰

河北省张家口市副市长、冬奥办副主任刘海峰:感谢记者朋友对张家口赛区造雪用水工作的关注和关心。我补充介绍一下张家口赛区的相关情况。刚才严女士介绍了,人工造雪是使赛道状态稳定、确保运动员无论出发顺序如何都能享受到公平比赛条件的一个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按照国际惯例,无论赛事举办地的气象状况怎么样,都需要通过人工造雪让雪道符合竞技比赛场地的技术规范要求。据可查询的记录,普莱西德湖、温哥华、索契以及平昌等冬奥会也是大量采用了人造雪,其中2018年的平昌冬奥会人造雪占比达到90%。不久前,我们在张家口举办的2021/2022相约北京国际雪联自由式滑雪和单板滑雪障碍追逐世界杯中,云顶场馆的赛道人工造雪量占比达到60%。从赛后的复盘情况看,竞赛期间的雪道品质也得到了各国运动员的普遍肯定和赞誉。

为了进一步做好北京冬奥会期间的雪务保障,张家口赛区未雨绸缪、多措并举,及早启动了造雪准备工作,通过收集地表径流、雪融水等举措,实现了造雪用水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双赢。主要体现在保水、蓄水和节水三个方面:围绕保水,我们统筹推进冬奥筹办生态环境建设,主要是大力开展植树造林行动,崇礼区森林覆盖率从2015年筹备之初的52.38%增长到现在的71.53%,特别是现在的赛事核心区,已经达到了81.02%。应该说,有效涵养了水源。围绕蓄水,针对张家口赛区的生态环境比较好、地表径流水比较丰沛的实际,我们在云顶场馆群、古杨树场馆群建成了11个露天蓄水池、地下雪融水收集池,以及小景观湖,总蓄水量达到了53万立方米,这些措施也为造雪提供了有力的用水支撑。

正在加载

精彩阅读

热点排行
  • 日排行
  • 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