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个月美国大水漫灌7.1万亿美元,经济出现怪症状

2021-11-21 11:58:18 | 来源: | 参与: 0 | 作者:观察者网

  因此,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一直强调,美国就业市场的问题比通胀的问题更加重要,通胀只是暂时的。美联储官员表示,刺激政策和提高失业福利等措施,可能会推高美国全社会的工资水平。

  一系列因素的推动下,美国通胀率仍在迅速飙升。2021年10月,美国的通货膨胀数据再度“爆表”,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6.2%,超过5.8%的预期,创下1990年以来的新高。美国总统拜登紧急表态称,通货膨胀损害了美国人的钱包,扭转这一趋势是当务之急。

  美国企业的人力成本超预期上涨,大概率将继续向终端销售传导,或将进一步加剧美国通胀率的上升。这也造成在通胀的压力之下,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在11月初意外崩塌,为2011年以来最低。

\

  美国此次通胀热图,颜色越深通胀越厉害 华尔街日报图

 

  桥水基金达利欧警告投资者,持有现金的人最受伤害,因为他们忽视了自己的购买力正在被(通胀)所侵蚀。

  美国“输血”成瘾,但这回遇到个大问题

  要理解美国如今撒钱行动的背后逻辑,还是要从10年前说起。

  《纽约时报》经济专栏作家尼尔·欧文(Neil Irving)11月15日对比了美国近两次处理经济危机的方式。2010年前后,受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美国消费者和企业的支出减少,工作岗位也在减少,决策者认为美国经济没有达到潜力,造成了严重的人力成本危机。

  而当疫情暴发的时候,美国的经济危机,似乎与上一次有着类似的性质,这也让决策者们决心避免重蹈覆辙,为经济注入足够多的现金,收入增长超过了疫情前的趋势,家庭的平均储蓄也有所增加。同时,也为企业注入资金,维持税收,从而营造出经济平稳运行的表象。

  州和地方财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说明联邦政府的行动与2010年代初不同,是倾向于做得“过火”,而不是做得不够。在10年前的经济衰退中,各州收入损失严重。人们失去了工作,缴纳的所得税减少了。投资损失意味着更少的资本利得税。下跌的房地产价值意味着更低的财产税。消费者支出的大幅下降意味着销售税的减少。

  在那次事件中,联邦政府几乎没有表现出支持州财政的意愿。由于各州一般不能出现预算赤字,这就迫使地方政府采取紧缩措施,导致进一步的失业,并在数年内减缓经济复苏。这次则不同,联邦政府支持人们的收入,帮助保持所得税收入的流动。同时,美国的股票市场繁荣,资本收益激增,房地产价格上涨,人们在实体商品上的支出增加了,这又支持了销售税收入。

  但这一次,有一个大问题,似乎被美国政府和美联储忽视了:供应链的割裂,可能无法维持住美国的经济和货币政策。

  10年前,支出不足导致了对商品和服务的长期需求不足,这意味着潜在的工人多于工作岗位。同时,几乎所有的商品都供过于求,包括制造业和航运业。

  但现在,疫情造成了供应链上下游的割裂。不论是卫生纸还是新车的配件,几乎所有的商品都供不应求。其实,早在疫情暴发之初,亚洲和欧洲的工厂关闭,航运公司开始减少班次和运货量,供应链危机就开始了。

  以全球供应链重要一环越南为例。去年,越南被西方媒体誉为“抗疫模范生”,工厂一度恢复了运营。但在今年,由于德尔塔病毒的肆虐,越南政府重新开启防疫限制,许多工厂停工。这段时期的停工,已经造成欧美品牌的产品无法按时交货。

  而当越南9月日确诊人数下降后,政府开放限制后,数百万越南工人逃离工厂,返回老家,这也持续地给供应链制造压力。

\

  越南服装加工厂的女工 越南媒体图

 

  眼下,全球供应链危机还不知何时解决,但这已经给美国的经济政策带来了巨大的隐患。

  《金融时报》经济专栏作家马丁·沃尔夫(Martin Wolf)11月17日撰文认为,美国的经济决策者们之前对供应链太过乐观,现在正在“犯下错误”。

  他认为,由于商品的短缺,通胀上升的速度远高于工资的增长,这可能会造成工资-通胀螺旋式上升。即便以核心通胀率计算,美国的实际短期利率也接近负5%。如今美国的问题在于供应,而不是需求,而美联储对此无能为力。

  “人们相信‘过热’的经济,将会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成本有限,这是维持需求的一个很好理由。但如果不应对通胀的快速上升,这是一个危险的论点,到时这种政策带来的好处可能远逊于预期。到时,美联储将被迫改变,这样做的成本,远超过目前其调整超宽松政策的成本。”

  “粘性通胀很危险,可能彻底颠覆美国经济”

  不过在政治极化的美国,经济问题似乎又演变成一场政治问题。过去几周,共和党人士反复批评拜登政府的经济政策,但以耶伦为代表的拜登政府官员,强调通货膨胀只是“暂时的”。

  佛罗里达州共和党议员里克·斯科特(Rick Scott)11月15日在《国家评论》(National Review)上撰文,批评拜登政府的经济政策,并将目前美国的通胀定性为“粘性通胀”(sticky inflation)。

  一般而言,货币、供给对通胀产生的影响并不存在相续性,上年的高货币增速只要得到控制,除了刚性的延迟效应以外,并不会对当年的通胀产生额外影响。但通胀预期会延续,前一轮高通胀会导致在同等条件下,民众的通胀预期更容易复燃,致使当年更容易产生通胀。这种现象即被称为“粘性通胀”。

  他认为,拜登的通胀危机只会愈演愈烈。“粘性通胀是危险的,因为它有能力彻底颠覆美国经济,这就产生了多米诺骨牌效应。这样想,轻率的政府开支导致物价上涨,货币没有以前那么值钱了。当收入不足以支付房租、杂货和其他必需品时,你就必须要求雇主给你加薪。当大家都要求加薪时,公司就被迫提高工资。这是一个循环:价格上涨-成本上升-工资上升-价格回升,周而复始。这是一个向下的螺旋,它将伤害我们的家庭和企业,扼杀我们的经济。”

  但另一方面,耶伦和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此前一直表示,通胀只是“暂时的”。

  而当拜登政府进一步提出1.75万亿美元的《重建更好未来法案》,外界认为这可能进一步助长通胀的时候,耶伦本月表示,控制新冠疫情才是缓解通货膨胀的关键:“如果我们想让通货膨胀率下降,我认为继续在防治疫情方面取得进展是我们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耶伦重申,她预计通胀将在2022年下半年前得到缓解。

  但除了美国国内经济,超发货币也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负面效应。让全世界人民都要为此“埋单”。

  央视国际锐评指出,美国目前正向全球输出通货膨胀。美元流动性泛滥是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重要推手,给不少国家企业生产经营及民众生活带来压力。美元滥发诱发美元贬值,导致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涨价。而全球大宗商品涨价,则又推高各国生产者价格指数(PPI),造成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和经营困难。

  同时,由于美元是全球主要储备货币,美元流动性得以大量进出其他国家,给各国资本市场造成巨大的不确定与不稳定,导致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上月就警告,持续的高通胀数据,可能导致美联储和其他发达国家的央行对货币政策前景进行“重新评估”。

  为应对美国等“开闸泄洪”的溢出效应,新兴市场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不得不采取痛苦的应对举措。巴西、俄罗斯、土耳其、墨西哥等新兴市场国家今年以来都先后上调了利率,尽管这样做可能扼杀经济复苏。以巴西为例,近日巴西央行宣布加息100个基点,创下2003年以来最大的单次加息幅度。这也是巴西央行连续第四次加息。但据专家分析,巴西当前国内生产总值低于2014年深度衰退之前的水平,在当前经济增长低于潜在增长率的情况下,货币政策本应采取刺激措施。

  当前,世界各国人民已饱受疫情之苦。而美国滥发货币则给世界各国带来额外的经济和社会压力,也对世界经济安全造成更大隐患。“全球第一货币滥发国”让世界苦不堪言!它理应采取更负责任的货币政策,为全球经济复苏作出贡献,而不是以邻为壑。

责编:杨征帆

正在加载

精彩阅读

评论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