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轨驻留6个月,中国空间站3位小伙伴怎么“打发”时间?

2021-10-16 10:14:50 | 来源: | 参与: 0 | 作者:付毅飞 何亮

  评估调整 及时纠偏

  航天员各项保障技术既要应对6个月失重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更要适用于不同性别、不用年龄的航天员个体,因此保障方案既有刚性约束,也有弹性范围。

  黄伟芬表示,强化了每月对航天员健康状态的定期全面评估,根据综合评估结果,对标方案预案,及时调整锻炼与膳食策略,确保航天员身心状态良好。

  相比神舟十二号任务,工作节奏更加鲜明。包括每周值班制度、周六站务及物资管理日制度在内的天地协同一体的工作模式和体系更加成熟。黄伟芬介绍,他们识别了长期飞行关键、重要项目可能遗忘的效应,适时安排了定期在轨训练,以确保航天员以最佳技能状态应对各项正常及应急任务。

  强化培训,应对新增任务及状态变化

  在神舟十二号两次出舱活动后,进行飞行程序优化,新增26项出舱预案、出舱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等,对神十三乘组进行了专项培训。黄伟芬表示,针对新增8项在轨试/实验研究、货运飞船遥操作交会对接试验等项目进行重点训练,目的是确保神舟十三号乘组全面掌握执行任务的各项技能。

  经验传递是中国航天员的传统。黄伟芬透露,今年9月6日,特别安排神十三乘组在飞控现场与神十二乘组进行了天地通话,了解了撤离前物资状态、在轨工作与生活注意事项。

  此外,航天员返回前,神十二乘组对整站物资、产品状态进行了全面巡视拍摄,与神十三乘组及备份航天员进行了专项座谈交流,全面介绍操作要点、天地差异、注意事项等内容,特别是针对出舱活动,乘组充分交流了经验,为神舟十三号乘组提前进入状态、顺利执行任务打下了基础。

  2013年,王亚平曾在神舟十号任务期间开展了精彩的“太空授课”。据了解,在此次任务中,专门策划了更加形式多样的科普教育活动,王亚平也会为大家进行太空科普。

责任编辑:李涌

正在加载

精彩阅读

热点排行
  • 日排行
  • 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