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到发光的发动机
航空航天业界所看重的,就是空中飞行器,乃至太空飞行器。对这些飞行器最重要的就是它们的心脏——发动机。一个国家航天发动机的开发程度,几乎就决定了这一家的飞行器能飞多远,当然不仅仅指航程,更决定了这个飞行器的可靠程度。
而我国的航发建设史,也颇为坎坷,但我们不曾放弃,不仅大有越挫越勇之势,并且迅速地汲取经验教训、将之转换为自己的能量。这也是成长发展的必经之路。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于是我们迎来了阶段性成果。
12月1日,“南华早报”报道了我国航空发动机的重大进展。总部位于背景的中航发研究团队,正在一个风力强盛的高超音速风洞中测试新型发动机的动力条件。
这个风洞提供9马赫的风力条件,当高速风冲击发动机进气口时,它将产生高温高压冲击波,遇氢燃烧并产生爆炸,以推动发动机运转。
研究人员称这种新型发动机为“立式斜爆冲压发动机”,并指出,这将是迄今为止能够为商业飞行器速度提升至5马赫的最有希望的尝试,获奖打破速度纪录!旧式冲压发动机在使用中,往往存在动能无法持续的问题。
原因之一,是高速气流所带来的冲击波,极易扑灭发动机燃烧的火焰,以至于飞行不稳、摇摇欲坠。
美国一位叫做理查德·莫里森的工程师首先提出,将冲击波用作发动机的推动力助燃。然而不幸的是,美国国防部将航空制造业外包给洛克希德等私人公司之后,这一技术设想逐渐被美国遗忘。
所幸,上周美国刚刚禁止向中国航空公司出售客机零件,我国航发工程师就在不懈的努力创造中,因研发需要而挖掘到了这粒来自美国的沧海遗珠,并将这一设想付诸实践。
而美国除了向我们禁运,在航发上是否有别的方向有所突破呢?并没有,遗弃了莫里森的技术设想之后,美国航发设计师就不到黄河不死心地将所有资源投入旧式冲压发动机的设计中,“南华早报”认为这种方向错误的尝试,最终导致美国航空承包商的技术落后于其他国家。
相比于在7马赫及以上飞行速度下,无法产生任何动力的旧式发动机,我国研究员已经依据莫里森的研究方向,找到了化敌为友的处理办法,将高速冲击波直接作为助燃力,发动机飞得越快,燃料烧的越欢,也就不存在半空中火力被吹熄的风险,无论是飞行员还是乘客都会很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