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据“环球时报”11月9日分析,此次参与挑战任务的苏-30,应当是双座型,俗称教练机。但此时副驾驶座飞行员的任务,就不再是指导,而是在像开长途一样,有人陪着,有人替手,从这一角度来说,经验丰富的飞行员,长时间的高空作业,驾驶负担和心理负担都会减轻一半。
另外,飞行空域对执行任务也有影响,据节目介绍,此次任务执行区域,位于海洋上空,和军舰试航时一样,海风、海水具有一定盐碱腐蚀性,那么蒸腾而来的海洋上方气流,同样存在腐蚀性。
而从公开数据来看,苏-30在我军服役已有大约20年之久,长时间在海洋上空飞行,不仅是对飞机性能的考验,更是对战机常年维护工作的校验。
此外,高空飞行作业,对飞行员供氧、供能保障也十分看重。飞行员在机舱内不仅要求注意力高度集中,而且可活动空间窄小,因此能量充足的食品,对保证大脑供氧充分的需求,不容小觑。
据介绍,飞行员在飞行过程中,食用的是便携高能食品,供养机制一般而言有机载制氧、也有液态氧供氧。
执行任务的这支队伍,主要是往返于南海诸岛,每次巡警总耗时10小时左右,因此,这项挑战,对我军在南海的执勤、安保工作,意义重大。
对于我们这个幅员辽阔、海岸线、边境线绵延不绝的国家而言,飞行员全域巡航的责任在肩,更是重如泰山。
责任编辑:杨征帆